聚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四大立法亮點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題:聚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四大立法亮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白陽、王思北
國務院近日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該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規定。
【法治護我心】短視頻 | 張龑: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我國網絡普法工作
【法治護我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系列解讀】
訪 談 嘉 賓
張 龑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3月16日,《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正式發布,這是中國首次就網絡法治建設發布白皮書。近日,參與白皮書撰寫的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張龑做客光明網網絡訪談,對白皮書亮點進行解讀。
網信部門依法查處一批涉公共政策、社會民生領域造謠傳謠賬號
近期,一些網絡賬號編造傳播涉公共政策、社會民生等領域謠言信息,嚴重誤導群眾認知,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網信部門指導網站平臺強化監測查證、開展排查整治,溯源關閉謠言首發賬號,累計處置違法違規賬號1781個。
學法時習之|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人格權益,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成年人之間存在感情糾紛,一方當事人為發泄情緒,卻對另一方的未成年人女兒實施網絡暴力,給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帶來巨大困擾。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該案,判決被告丙某應向乙某1和乙某2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
學法時習之|短視頻平臺能否封禁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賬號?
因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多次瀏覽、關注未成年人相關視頻并發布大量低俗評論,且被平臺多次教育整改后仍未停止違規行為,用戶鄭某某的賬號被平臺采取永久關閉賬號等封禁措施。但鄭某某認為,平臺無故封禁其賬號等行為構成違約,遂訴至法院。
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汽車數據安全分論壇在福州舉辦
汽車數據安全分論壇
9月13日上午,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汽車數據安全分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舉辦。論壇以“護航汽車數據安全,共促產業健康發展”為主題,旨在積極促進汽車數據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廣泛全面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數字化浪潮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汽車數據安全分論壇即將召開
為切實維護廣大汽車用戶個人切身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自2021年起,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連續舉辦汽車數據安全分論壇,從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汽車安全”著手,助力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積極推動汽車數據安全產業健康發展。
在中央網信辦網絡數據管理局指導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將于9月13日上午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正式舉辦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汽車數據安全分論壇,聚焦汽車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密碼安全、車聯網安全保險等主題,邀請來自傳統車企、新能源車企、自動駕駛行業、網絡安全行業、保險行業、高等院校及社會組織等專家代表參會,共同探討在新發展階段,充分匯聚力量,積極凝聚共識,攜手構建汽車數據安全新發展格局。
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開通“涉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落實《關于開展“清朗·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精神,為營造賽事期間良好網絡環境,中央網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在“12377”官網、“網絡舉報”客戶端等平臺渠道開通“涉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有害信息舉報專區”。重點受理以下舉報:
1.褻瀆體育精神,影響中外運動員友好團結和公平競爭的;
2.攻擊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抵制賽事舉辦的;
3.編造散布涉亞運會和亞殘運會謠言等虛假信息的;
4.組織“人肉搜索”,涉嫌泄露各類參會、參賽人員個人隱私,侮辱謾罵、誹謗詆毀相關人員的;
5.借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名義實施網絡詐騙的;
6.其他涉及“清朗·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問題的。
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已取締34家非法社會組織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高蕾)記者18日從民政部獲悉,自6月20日民政部、中央統戰部、中央網信辦等11部門開展2023年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以來,已核查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線索700余條,有效線索402條。其中,取締34家,勸散144家,自行解散20家,引導登記17家,在查案件170起。
冒官方名義行騙牟利 蹭社會熱點造謠擾序——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2023年7月辟謠榜綜述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對7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當月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顯示,冒用官方機構、國企央企名義實施不法活動,企圖從中行騙牟利的虛假信息增多,需引起高度警惕;另有自媒體杜撰虛假信息、販賣教育焦慮,搭蹭杭州亞運會等社會熱點話題,造謠傳謠、擾亂秩序。
打擊網絡謠言 共建清朗家園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2023年7月辟謠榜
1.在“國家電網”App中交電費有分紅收益?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2.
2023年7月全國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1777.3萬件
2023年7月,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指導全國各級網信舉報工作部門、主要網站平臺受理網民舉報色情、賭博、侵權、謠言等違法和不良信息1777.3萬件,環比下降0.1%、同比增長23.3%。其中,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受理舉報41.3萬件,環比下降16.8%、同比下降24.1%;各地網信舉報工作部門受理舉報68.8萬件,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11.0%;全國主要網站平臺受理舉報1667.3萬件,環比增長0.4%、同比增長27.3%。
編造發布虛假視頻,嚴查!
近日,外市網民梁某在某音平臺發布一視頻,顯示有車輛在道路中間燃起大火并冒出濃煙。視頻中標有文字“這一共爆炸了多少聲?”“這爆炸威力,不得了!#車禍#交通事故#爆炸”,并定位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
毫無底線!禁言、永久封禁!
近日,京津冀多地持續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各地救援力量紛紛奔赴災區搶險救災。
救災行動本應是凝心聚力、共度時艱的團結之舉,但在災區的一線救援現場,出現了“網紅打卡”的奇葩現象。
“海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網站正式上線
這個網絡傳言是真是假?
收到了不良網絡信息要怎么舉報?
……
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
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生態
暢通網上違法和不良信息監督渠道
提高依法管網治網水平
由海南省委網信辦主辦的
海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上線啦!
海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網址為http://www.hainanjubao.cn,主要用于涉海南省屬地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的網上受理。平臺設有政治類、暴恐類、詐騙類、色情類、低俗類、賭博類、侵權類、謠言類及其他類等9類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入口,同時還搭建了互聯網領域法律法規宣傳、網絡辟謠、舉報專區等功能模塊。
網絡舉報護航企業發展③ | 山東棗莊、德州部署開展涉企網絡侵權舉報工作
棗莊市網信辦開設
“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網絡侵權舉報專區
為進一步發揮網絡舉報工作在維護企業網絡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棗莊市網信辦在棗莊市網絡舉報辟謠平臺官網開設“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網絡侵權舉報專區,專項受理屬地網站平臺上發布的涉企侵權信息舉報。
一、舉報受理范圍
主要包括:假冒仿冒他人企業名稱、注冊商標、品牌等開設網站、注冊賬號、上架APP和小程序等;假借企業、企業家名義從事違法違規活動,違規使用企業家姓名肖像等;采用“貼標簽”“帶節奏”等方式惡意渲染丑化、煽動抵觸國有經濟、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虛構企業家私生活話題,炒作企業家個人隱私等;惡意集納企業負面信息并牟取非法利益,以及發布企業和企業家負面報道、評論后,以刪帖、消除影響為名索要財物、要求投放廣告和開展商業合作等。
斷章取義、歪曲事實、拼湊剪輯、假扮賣慘、張冠李戴甚至造謠惑眾……流量至上的“自媒體”該“涼涼”了
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造熱點”“蹭熱點”“帶節奏”,炒作敏感案事件進行引流牟利,開設假冒媒體網站和自媒體賬號,打著“輿論監督”等旗號,實施敲詐勒索……這些行為被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徐駿/作(新華社發)
7月21日,公安部通報開展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情況指出,當前一些“自媒體”人員在“流量經濟”的驅動下,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試法,利用公眾的焦慮、宣泄、同情弱者、圍觀獵奇等心理,搬運加工、二次創作、東拼西湊、張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謠,挑動網民情緒、撕裂社會共識、污染網絡生態,必須堅決依法打擊。
“拍攝美化類”App個人信息收集情況測試報告
近期,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對“拍攝美化類”公眾大量使用的部分App收集個人信息情況進行了測試。測試情況及結果如下:
一、測試對象
本次測試選取了19家應用商店?1?累計下載量達到1億次的“拍攝美化類”App,共計5款,其基本情況如表1。
“電子圖書類”App個人信息收集情況測試報告
近期,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對“電子圖書類”公眾大量使用的部分App收集個人信息情況進行了測試。測試情況及結果如下:
一、測試對象
本次測試選取了19家應用商店?1?累計下載量達到1億次的“電子圖書類”App,共計8款,其基本情況如表1。